家长留言:孩子3岁半了还不会说话,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是大前庭导水管扩大导致的听力下降,靠助听器辅助发声,戴了两个月了,孩子还是不会发声,怎么办?
从事聋儿语言康复多年,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求助.首先,家长要知道助听器只是辅助聆听的设备,它并不会帮助孩子开口讲话。其次,听力障碍儿童能够学会说话,佩戴助听器的时间节点很关键,如果佩戴时间较晚,孩子对言语和声音的感知和敏感度会很差,我们重点分析2个问题。
记忆是语音识别的前提,我们能够分辨语音之间的差别,离不开对声音的识别,这种识别本质上是对声音的记忆和对比。最初宝宝听到的声音是非常混乱的,他必须先记住大量的声音模板,然后才能对声音的特征进行筛选和对比。不断的比较后,选择最相似的声音,最后形成统一共识。
(资料图片)
因此,听障宝宝记忆的声音模板越多,越有利于识别声音信息,这些声音同时也在反复刺激大脑中形成记忆。例如,当聋儿第一次没有听见的前提下,听到咚咚的声音,他并不知道是鼓的声音,但当他看到鼓被敲响的同时,这个声音才会被识别、记忆。
但是,对于刚刚佩戴助听器的宝宝来说,识别声音、记忆声音的能力是很差的,在聋儿语言康复训练中,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:今天让孩子知道闹钟的声音,是滴答的声音,几天后,让孩子听闹钟时,面对几种类似的声音时,就会不知所措。
有时候,家长会误认为聋儿智力差,记忆力不好,其实这和他们的声音记忆力较差有关,孩子并没有在大脑中完成对声音的长期记忆。
聋儿记忆声音能力差,主要是辨别声音存在困难,聋儿语言康复过程中,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和极其困难的阶段。为了增强聋儿的信心,我们经常从识别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低频声音开始,因为这些声音容易识别,不会因为泛音给孩子造成困扰,比如雷声、鞭炮声、门铃声、汽车喇叭声等等,
如何帮助聋儿解决难题?
聋儿学会辨别声音时,应允许聋儿同时使用视觉(看话)辅助,因为有声语言是由多种频率组成的。在聋儿语言康复的训练中,有一个小窍门,那就是辅音靠“看”,元音靠“听”。这样做是因为符合聋儿听力辨别的规律。
另外,在识别有声语言的过程中,当聋儿因为能够接受一定频率的声音而只听到断断续续的声音时,就会发挥“匹配”的特长,给予理解方面的支持,让大脑更好地处理声音信息,识别语义。
对于中度、重度听力丧失的聋儿,要加强音调和语气的辨别训练。只有具备辨别语音和语调的能力,才能通过反馈来纠正自己的发音。
辨别是否有噪音:录音机的放音或中止。听到声音后,指出声源。区分两种声音是否相同。
辨别音组:判断声音和歌声;男声和女声;笑声和哭声,在几个单词中,区分哪两个声音是一样的。在几个类似的演讲中,哪个音或词是不同的。区分两句话的含义是否相同。
听音反馈:识别说话的语气。按照言语的指示行动。听完故事后回答问题。
以上项目,从容易到难,从理解声音到理解声音过渡,循序渐进,一定会让聋儿宝宝提高对声音的感知和记忆的能力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亚洲频道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51 联系邮箱:5 516 538 @qq.com